什麼時候我們成為了我們所抱怨的人

by rubybymurmurin
607 瀏覽次數

驚覺自己”被同化”了

前陣子看到李笑來老師的書<<通往財富自由之路>>書中寫道:「可我驚訝得發現,我也『自然而然』地發出了一些抱怨,我被自己『被同化』的事實給嚇到了。」我一看到這句話時,覺得特別震驚,因為經過在實驗室待的這一年,身邊充斥著會抱怨、常常講八卦的人,有好幾次我被自己講出來的話給嚇到了,這讓我也不得不去接受一個事實,我,也漸漸地被影響了。

Photo by Ryoji Iwata on Unsplash

這讓我開始去思考究竟人處在的環境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另外在許多古老的智慧裡也提到「萬物唯心所造」,那麼是不是只要我們改變自己對於這個環境的關注焦點,就能讓一樣的環境,對同樣一個人造成不一樣的影響呢?

我想這之中必須要有覺察,還要有自己足夠強大的主體意識,才不容易被人云亦云被環境給影響了。同樣的,當我把對這個環境的關注焦點放在講八卦…等,這些不是這好的習慣,很容易得我們也會成為那樣的人,為甚麼會這麼說呢?因為這陣子我看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發現到不是只有自己會「被同化」,這樣的道理好像也能在其他人身上看見。


實驗室日常:抱怨和講八卦的誘惑

在我的工作場域一直有一位學長是被請來當研究助理的,而且還是高薪聘請,雖然請過來的本意是好的,然而,事情總不如想像中那樣的美好,越是跟他相處我越是發現到他每天幾乎要來不來的,每一次問他問題他也都像打太極一樣把你打回去,每天就算有來也只是開啟電腦開始玩電動,時間到了又回家。

就這樣日復一日我開始聽到一些前輩們對於他的抱怨,可偏偏他在主管面前又是表現得十分”良好”,他被請來的目的是要透過他的專業協助大家的問題,但問題就在除非主管非常的明確告訴他要做甚麼,不然他幾乎對於所有的事情皆是打太極把事情給推出去。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這樣抱怨連連的環境裡,我也不知不覺地成為了那些常常憤恨不平的人,好在有閱讀和紀錄日常反思的習慣,讓我有機會去看見自己被影響的這件事實,也讓我開始更謹慎地去傾聽自己講出來的話語,期許自己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下,還能長成自己想要成為得樣子。


言語魔法:語言如何創造現實

在這個場域裡我有個算是比較熟的前輩,由於他之前和那位重金禮聘的學長共識時,或許是受到了許多的委屈,所以也常常抱怨那位學長,常常抱怨著他畢業之後,沒寫論文的畢業壓力就不做事,不過我最近發現到他好像也不知不覺成為了他口中的人,還記得我在<<打破人生幻境的四約定>>這本書中看到的第一條約定:使用正向語言,因為你用的語彙會造就你的境,這個警也就是在說你認為得這個世界事實。

從這個前輩的例子他讓我看到一個人的話語會很深刻地影響一個人,這些日常中的隻字片語看起來好像沒什麼,可卻在悄然之間偷偷地將人吞噬,就像是一點有一點的塵埃偷偷地、慢慢地、輕輕地將自己內心的明鏡抹上了一層厚厚的灰,讓你看不見自己,也不知道是因為那層灰讓你難以覺察,因為那些灰來得很輕、很柔、很小心,隨著時光流逝不知不覺地影響了你。


情緒投射:探索內在的鏡子

現在看到自己熟識的學長成了他自己口中的抱怨對象,也就表示他在抱怨的——其實是「自己」,在我之前的文章【陷入負面情緒時,怎麼辦 | 排解心法】裡面有提到,通常人會對一件事情很反感,甚至會生氣是因為這件事情很可能是我們心理的投射,投射出自己沒有辦法接受自己的那一面,也很可能是自己的黑暗面。

Photo by Daniel Bernard on Unsplash

結語:從他人學習,反轉抱怨的角色

或許一開始重金禮聘來的那位學長雖然他的所為可能沒有這麼符合職業道德,但是他人的行為舉止不是我們能夠掌控的,越想控制他也只會讓自己更痛苦,不如就透過他在你心中激起的情緒反應,去探究自己對於這樣的事情怎麼會有這些反應,從這些珍貴的情緒資訊,重新和自己搭上橋梁讓自己更接納自己,與自己和解,這可能才是在面對這樣的處境時,我們能夠借力使力讓自己成長的方式。

另外,前面講到「自己的語言會造就字的境。」透過正向語言看看這些人身上的優點,缺點就以此警示不多批評,在這樣日積月累下我們很可能受影響的就不會是自己口中批評的部分,而是被他人的優點所影響。

You may also like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