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找指導教授攻略 | 事前準備篇

by rubybymurmurin
13.1K 瀏覽次數

好不容易考完試了,然而還差最後一哩路才算是真的能成為準研究生,接下來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找指導教授和敲實驗室,找指導教授和敲實驗室這件事情至關重要!跟對老師可以讓你順利畢業,跟錯老師、去到很多人都不想去的實驗室,接下來的生活可能事情做不完,甚至無法在兩年內順利畢業。相信照著接下來提到的這些方法做,和教授面談時是一件很加分的事情,最後在做抉擇時也十分有幫助。

就我所知很多人在找教授之前,並沒有做出如這篇文章接下來要提到的這些事情,然而,經過我自己的親身經驗,做了這些步驟後讓我獲益良多,在這裡將找教授這件事情細分成幾個步驟,其中又可以將這些步驟分成三個階段說起:分別是事前準備、和教授面談時的對談,以及最後聊完後的整理,相信藉由以上的方法能夠有效地幫助你順利找到指導教授!

找教授的事前準備:

        在真正教授面談之前,做足功課是這三個階段裡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因為這影響到你有沒有機會和教授對談,即使教授收滿了想拒絕你,也有可能因為你的態度和充分的準備,讓教授因此對你改觀。

        其中,事前準備又可以分成下列這四件事情:製作簡歷、查教授的風評和發表過的期刊、敲實驗室詢問學長姐、寄電子郵件給教授,在這篇文章裡只會講前兩件事情,後兩件是請分別到這兩篇文章看看。

1. 製作簡歷:

           當時候自己會選擇考研究所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不想寫自傳…等,結果沒想到考完研之後還是要做簡歷,在這個段落將會談到究竟為甚麼要做簡歷?該如何製作加分的簡歷?以及簡歷製作實用工具分享。

Photo by Markus Winkler on Unsplash

為什麼要做簡歷:

在找教授之前,通常會寄信給老師和他預約時間面談,然而到了放榜之後有很多考生都會寄信給老師,這時候如果你有附上簡歷的話,能夠讓老師對你又更深入的了解。其次是就算老師收滿了,但是你的簡歷讓老師很感興趣的話,能夠讓你有機會和老師面談。

簡歷的另一個功能就是讓你再去找教授時,有話題可以聊,才不會造成進到老師辦公室後緊張到不知說什麼的窘境。

機會是自己創造出來的!

一份好的簡歷能帶給你不少機會,也能讓你有加分的作用,那麼一份加分的簡歷該如何製作呢?

如何製作一份加分的簡歷?

我認為對理工科來說一份不錯的簡歷,需要具備幾個要素,分別是避免放入不重要的資訊、排版乾淨整齊、讓人好讀懂,以及能在最短的時間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首先,簡歷就是一個讓人快速了解你的工具,所以內容建議盡量控制在一到兩頁,如果超出這個範圍,又覺得那些文件是一定要放的文件,那麼剩下的文件可以用附檔表示。

在簡歷中可以放的資訊有:

  • 大頭照
  • 基本資料 (含:性別、生日、電話、電子信箱、學歷)
  • 專業技能 (例:英文檢定、外語、程式語言、其他證書)
  • 專題研究
  • 實習、社團、比賽經驗
  • 歷年成績單

注意:這裡的特殊技能盡量放一些對於實驗室有幫助的,像是一些文書繪圖技能, 至於打球…等可以在社團經驗裡提到即可。

  • 專題研究:

如果在大學時有做專題可以將專題壁報化簡放到簡歷裡,在利用附檔附上完整的專題報告一併寄給老師。

我自己當時後的專題沒有做成壁報,所以在簡歷中呈現的方式如下:

           (1) 題目名稱:

           (2) 指導教授:

           (3) 結果摘要:(含問題 / 目的 / 實驗 / 結果)

  • 學校社團經驗或比賽、實習經驗:

可利用時間軸的方式來敘述這些經驗,這樣能讓排版更乾淨,也方便閱讀。

將上面所提到的資料整理完後,接著排版也是一門很大的學問,所以接下來要推薦一個實用的工具。

履歷排版超實用好上手的工具→ canva

Canva 是一個可以拿來作圖、做海報、繪製logo 等等的工具,裡面有許多素材可以使用,比起AI等繪圖軟體,canva的操作也相當直觀好上手,而且裡面也有許多漂亮的模板,即使是沒有設計背景的人們也能做出好看的履歷!

Canva 連結:首頁 - Canva

       進到 Canva 之後,它的主頁面有許多類型的模板,選一個排版清晰好讀懂的模板就不會錯了!這邊就不細講canva該如何使用,不太會使用 Canva這個做圖軟體的人,可以參考以下的教學連結!

papaya canva 教學:要設計版型腦中卻一片空白?別擔心 Canva 帶著你輕鬆玩設計! - YouTube

2. 查教授的風評和發表過的期刊

Photo by Markus Winkler on Unsplash

做好簡歷之後,接著要去查教授的風評和最近在做的研究,上述這兩件事是可以同時做的沒有特別的先後順序。了解教授的相關背景,知道實驗室的研究主軸,除了能知道自己對這個研究領域有沒有興趣,也能在後續直接面對教授時,有較多的先輩知識與教授對談。

然而,很多系網上的資訊並沒有在更新,因此去到實驗室問學長姐還是比較準確,想知道去敲實驗室該怎麼做的話,可以到這篇文章看看。而這裡要講的是在去那間學校拜訪之前可以先藉由網路上現有的資料做的事情。

       下面會介紹以個資料搜索的方式,以及一些較簡單的方式,讓你能更快了解教授的基本資訊,以及不熟悉的研究領域。

1. 學校系網:

學校系網幾乎是在研究所考試中,最直接的資訊來源,在這裡可以知道有那些教授會收新生,教授的聯絡方式、實驗室和辦公室位置、老師的專長、接過的計畫、發表過的期刊…等,都會是很有參考價值的資訊。當然一些 ppt 版和 dcard 的東西也能做參考。

   經過在系網的一次篩選之後,大概可以知道那些教授的研究主題有興趣,接著就可以到台灣碩博士論文網利用教授的名字去做更進一步的資料搜索。

2. 台灣碩博士論文網:

台灣碩博士網中,可以查詢到在讀書的碩博士生寫的論文,因此開進到網站後,可搜尋你有興趣的教授,看看他們進期待的研究生做的是那些題目的研究。

       藉由上面這樣的方式,可以讓你更快地在還沒有去敲實驗室的情況下,有最新的資訊去了解該實驗室究竟是在做什麼事情,但是在這裡可能會遇到的困難是就算看了題目還是不太懂那篇論文在說什麼,所以 google 搜尋的功能就可以在這個地方派上用場!

3. 善用 google 搜尋:

google 搜尋該指導教授或是他近期學生的論文題目,又或者是搜尋那些論文的關鍵字,並在後面加上 “site:pdf”進行搜索,很有機會找到完整的論文,而比各大期刊,藉由這些中文的碩士論文可以更快地帶你了解這個研究領域。

到這裡的事前準備已經算是十分充分了,如果心有餘力的話,可以再利用這些入門的研究知識去到 google scholar 找看看該領域的 review paper,藉由更有參考價值的研究資訊,幫助你更全面地了解這個研究領域。


       最好上述這些資料搜索後,接著就是要寄信給教授了!不過礙於篇幅太長,所以寄信和信怎麼寫的部分,在 研究生找指導教授攻略 | 教授面談篇 有提到,最後做個重點整理:

事前準備要做的有做簡歷和查教授資訊,其中簡歷製作要排版乾淨整齊,讓人好讀懂,查教授資訊可藉由系網、台灣碩博士論文網,以及 google 搜尋對研究領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最後這篇文章如果有幫助到你的話,歡迎將這篇文章分享給需要的人,有關找教授的事情可以到這些文章看看,祝福你有個美好的一天!

You may also like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