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系和文組研究所比較不同的是會有一個敲實驗室的 “習俗”,究竟要怎麼去敲實驗室?進到實驗室之後又可以問學長姐哪一些問題呢?敲實驗室的目的是什麼?這些問題在當時候我在找教授的時候困擾了我很久,希望透過下列的分享能夠讓大家找教授的過程中更加順利!
新手研究生
-
-
剛看到一篇 paper 時,密密麻麻的英文字已經把大家搞得頭昏腦脹了,即使是有點英文底子的人在閱讀到這些英文文獻時,由於學術上的英文寫作和平常通俗的用法也不太一樣,因此即使英文再好友需要花一些時間去熟悉該領域的專有名詞和寫作方式,否則很迷失在漏漏長的英文句子裡。 這一篇文章將會從最基本的文獻架構開始說起,再慢慢告訴你如何快速從文章中抓重點!
-
最近又到了口試的時候了,還記得剛進到實驗室聽了學長的口試內容,只能說口試的氣氛十分地震憾,也和自己想像中的口試有點不一樣。這一篇是我藉由了聽學長姐口試的經驗,記錄下的口試委員問的問題,文章的內容對於理工科來說會是比較適用的,在論文初稿完之後,不仿透過以下幾個問題,重新審視自己的論文,在口試前想過這些問題,相信能夠給正在讀文章的你更有信心走完畢業前的最後一哩路!
-
放榜後就是大家開始搶著找教授、敲實驗室的日子,究竟該如何寄信給教授約時間,信件的內容該怎麼寫,跟教授面談時可以問那些問題,以及教授可能會問什麼…等,經過和五個教授面談的經驗,我整理出了幾個教授常問問題和注意事項。
-
好不容易考完試了,然而還差最後一哩路才算是真的能成為準研究生,跟對老師可以讓你順利畢業,跟錯老師去到很多人都不想去的實驗室,接下來的生活可能事情做不完,甚至無法在兩年內順利畢業。相信照著接下來提到的這些方法做,和教授面談時是一件很加分的事情,最後在做抉擇時也十分有幫助。
-
關於備取生要不要找教授這件事情在我要找教授困擾了很久,等備上的那段時間我問了周遭許多的師長和前輩,有的人說等備上了再去找教授,否則是在浪費教授的時間和自己的時間,有的人則說可以先去找教授,因為那樣會顯得你很積極,有加分的作用,究竟備取生該不該先去找教授呢?我將會在這篇文章裡分享我是如何化被動為主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