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圖書館架上看到這一本書展在架上,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順手翻了一下這本書,看了幾頁覺得有很多共鳴的地方就這樣把書借回家看了。
在日常生活中,不知道你有沒有以下這些情況:
無法拒絕別人的請求,總是以對方的要求為優先。
即使陷入困境,也不會向旁人求助。
當他人向自己尋求意見時,無法順暢表達自己的想法。
害怕且無法坦然接受別人的好意。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有上述這一些行為舉止,那麼很可能是因為缺乏了自我肯定,太常自我批判而衍伸了在人際、工作、生活上遇到的種種問題。
這本書先講了缺乏自我肯定可能會有的情況,接著更進一步地拆解這些行為情緒背後的動機,後半段則是提到了許多提升自我肯定的方法。
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因為從前的我常常覺得自己不是很滿意自己所做的事情,很在意其他人的眼光,甚至覺得自己不夠好,那時候一直覺得很多事情我可以在做得更好,認為自己是真的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
很多時候常常發生其他人讚美我那個部分還不錯,可我卻覺得那個部分還有很多的地方可以再做得更完善,原本我以為這是因為自己對事物的高標準,一直到類似這樣的事件反覆地在生活中發生,我才意識到我好像不太懂得去肯定自己。
尤其是當我考上了頂大之後,我還是覺得自己應該可以再更盡力,總覺得好像差了一點什麼,這個時候我才意識到,即使我已經考上了一間符合社會價值期待的學校,在大眾的眼光已經算是很不錯的一件事情,但我仍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這讓我不禁自問:「我,究竟怎麼了?」
我才發現到就算我已經做了一件還不錯的事情,我仍然很難去接受別人的讚美,甚至很難去看見自己的好、肯定自己的優點,透過這本書 <<別讓自責成為一種習慣:放過自己的 100 種正向練習>> 和自己對話,帶著我去找尋自己不敢自我肯定的原因,以及教導我如何提高「自我肯定感」,讓自己更自在地活著!
這本書協助我去拆解自己的生活,找到那個最根本的原因,進而重塑「自我肯定感」,所以現在我想將這本書分享給長期在生活中隨波逐流,習慣性自我貶低,又或是什麼都說好,總是以他人意見為主的你。
原來這些都跟「自責」有關
書的一開始作者列出了許多一個常常自責的人會遇到的狀況和內心的疑問,這些無法肯定自己的例子會發生在我們的人際關係、工作、戀愛 … 等,而這樣的自我否定很可能也會從自己的原生家庭,延續到自己未來組成的家庭。
從這個章節幫助我去覺察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哪一些想法的背後是來自於自己缺少了 “自我肯定”,這些覺察不是為了要否定自己,而協助自己用客觀的角度去看見自己的行為模式。

「自我肯定」的高低 如何影響一個人
接著作者更進一步地去談什麼是自我肯定感,並闡述自我肯定感的高與低會分別讓人有哪些的思緒,當自己沒那麼肯定自己時,又能夠利用哪一些想法去轉念,下面分享幾個書中讓我蠻有共鳴的例子:
以「他人」為中心 vs. 以「自我」為中心
你是否常常在討好別人,或是讓別人越界,而犧牲自己了呢?
以「他人想法為主」的生活常常是犧牲自己,希望自己不要被討厭、不要給他人添麻煩,所以去迎合他人,甚至是委屈自己,原本這些行為都是出於善意,然而這樣的特質往往很容易被人越界、任人操弄。
作者也在書中提到「真正得給予」是不強求對方有什麼的反應,只是單純為自己的付出而感到喜悅,當「給予」必須回報時,就會成為「交易」。如果幫助別人的目的是為了「不被討厭」,那麼那樣的「給予」也就成了「交易」,久了這些「交易」會漸漸衍變成人際相處上的壓力。
以「自我」為中心,才能找到真正的安全感。
如果將自己的安全感寄託在他人的情緒上,那麼就必須要面對別人的不確定性,面臨隨時可能會失去的風險。凡是依自己為主的人,才能考自己的力量踩穩自己的腳步,立好自己與他人的界線,就算別人因此不開心,他們也很清楚知道自己的感受要優先考量。
一段理想的人際關係是能夠「自己是獨立的個體,也能和人互相合作」的,以「自我」為優先,才能找到自己的安全感,同時與人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
如何提升「自我肯定」感
作者在書中一直不斷提到提升自肯定感,保有「自我」才能與他人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所以作者也在書中提到不少自我肯定的練習,因為常常自責的人他們的世界很多時候是繞著他人轉的,所以要先將那個被忽略的自己找回來,透過這些練習能夠幫助你把關注焦點先放回到自己身。
找到自己後,接著開始去回顧自己過往的成長歷程,重新審視自己過去印象深刻的事件以及和原生家庭的關係,之所以會常常自責,很可能是在過去中某一次的挫折經驗讓自己感到自卑,也可能是因為自己從小在家庭中的生活模式,讓自己覺得自己要當「乖小孩」而不敢替自己發聲。
作者也在書中給了不少實作練習,藉由這些練習幫助你調整自己的心態,並且釋放自己的情緒,減輕對自己的罪惡感,然後去肯定自己,去接納每一個面向的自己。
唯有勇敢地去找到自己內心深處的結,真誠的面對自己、面對事實,才有機會轉變對自己過去這些經驗的解讀,找回自己,讓自己重生!
如何維持自我肯定,保有自己
透過前面的練習,可以讓人找到自己為甚麼會自責的原因,讓自己越來越能夠肯定自己,然而,一個人若已經習慣貶低自己很久了,僅僅是透過前面的練習也很難讓人一直將中心放在自己身上,所以作者也在書中提到許多讓人維持「自我肯定感」的方法,其中讓我最有印象的是:
- 對自己說
這也是我,那也是我。就算被別人討厭,那也沒關係呀!
從這些自我對話,能夠讓自己在潛意識中提高自己對自身的肯定,讓自己去接納那個有很多面向的自己。
書中還有很多很多練習自我肯定的方法,就留給有興趣的讀者們自己去探索吧!
後記:接納自己,找回自己的光
在日常生活中,我原本以為發生的事情,像是被其他人越界沒有被尊重,是因為自己沒有將界線設立好,或是很多時候覺得自己不夠好是因為自己不夠自信,看了這本書幫助我意識到原來會有這些感受,很多其實都是源自於缺乏了對自己的肯定。
讓我發現到原來沒立好界線、不自信更像是因為不夠肯定自己所顯現出來的現象,而真正能根除這些外顯行為的方法,是去探究這些行為背後的動機,這本書就是在幫助我找到自己行為本身背後的想法是什麼,讓我有機會去看見、去接納,然後轉化。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幫我點擊下面的愛心讓我知道,如果你有什麼想推薦的書也歡迎在下方留言,也歡迎將這本書分享給你不太自信的朋友,透過和書的對話,找回自信!
祝福你有個美好的一天 ✧٩(ˊωˋ*)و✧
